自主汽车大集团稳扎稳打
在子品牌方面,比亚迪旗下腾势、方程豹、仰望品牌的7月销量分别为1.03万辆、1842辆、439辆。天风证券分析,比亚迪高端车型规划密集,腾势Z9GT/N9、方程豹8/豹3、仰望U7等车型即将上市,利润率有望向上。
与此同时,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自主车企也延续了上半年销量上涨势头,7月销量实现不同程度的同比上涨,迎来下半年车市“开门红”。其中,吉利汽车7月销量15.08万辆,同比增长约13%。新能源汽车销量5.91万辆,同比增长约58%,占总销量的约40%。今年前7个月,吉利累计销量已达110.65万辆,同比增长超36%;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7.92万辆,同比劲增约105%。
奇瑞汽车7月销量也出现同比大增。根据官方数据,7月奇瑞控股集团销量19.58万辆,同比增长30.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4.54万辆,同比大增254.5%。值得一提的是,奇瑞燃油车也出现小幅上涨,实现销量15.04万辆。今年1~7月,奇瑞汽车累计销量达129.64万辆,同比增长45.4%;新能源汽车销量22.63万辆,同比增长193.7%,保持新能源汽车、燃油车“双增长”,国内、海外市场“双增长”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铁打的市场,流水的车企。与上述车企的喜悦并不相通,7月的长城汽车显露明显“掉队”态势。7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9.13万辆,同比下滑16.32%。具体到各子品牌,除坦克品牌实现正增长外,哈弗、欧拉、魏牌、长城皮卡均同比下滑,魏牌、欧拉更是直接腰斩。“长城7月只有一个子品牌实现增长,在这个基础上怎么谈未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必须要保住市场份额,实现规模快速扩张。”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副会长、新能源汽车委员会会长李金勇直言。
长安汽车7月销量也出现同比17.86%的下滑,仅为17.06万辆。不过,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销量达4.54万辆,同比增长14.94%,呈现新能源汽车品牌持续向好的态势。今年1~7月,长安累计销量150.47万辆,同比增长5.71%。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34.45万辆,同比大增59.8%。
部分新势力销量重回巅峰
7月,特斯拉终于扭转颓势,在中国市场的汽车交付量实现显著增长。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的初步数据,特斯拉上海工厂7月交付的Model 3和Model Y销量(包括内销和出口)同比增长15.3%,达到7.41万辆,环比增长4.4%。
继去年12月单月销量首破5万辆后,理想汽车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理想汽车7月交付新车共5.1万辆,同比增长49%,创月交付量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初理想陆续向全量AD Max用户推送“全国都能开”的无图NOA后,AD Max车型订单量出现大幅增长。今年1~7月,理想共交付约24万辆新车。
零跑汽车则在7月成功实现对蔚来的“反超”,销量达2.21万辆,同比增长54.12%。今年1~7月,零跑汽车累计销量10.88万辆。今年6月,零跑首款六座SUV零跑C16上市,带动零跑汽车销量的进一步上涨。零跑汽车方面称,零跑C16上市首月便实现大定破万辆。
连续多月销量破2万辆的蔚来汽车,7月交付新车2.05万辆。今年1~7月,蔚来交付新车10.79万辆,同比增长43.85%。截至目前,蔚来累计交付新车55.75万辆。据悉,蔚来旗下乐道汽车首款产品乐道L60将于9月下旬正式上市,或将对蔚来下半年销量有所助力。
同样有子品牌新车等待上市的小鹏汽车,仍然在1万辆关卡徘徊。7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1.11万辆,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4%。从“三剑客”齐头并进,到如今的略逊一筹,小鹏汽车始终未能有爆品出现。据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透露,刚刚开启预订的M03很多方面是对标20万元级别车型研发,但在价格上更多考虑了年轻“鹏友”的需求。M03能否担当起小鹏爆款车型的重任,值得期待。
作为“新新势力”的小米汽车,单月销量再度破万辆,并表示8月交付量仍将破万辆。根据理想汽车发布的周榜,7月1日~28日,小米已交付1.14万辆新车。此前,雷军透露,小米SU7预计可在11月提前完成“全年10万辆”的交付目标。
鸿蒙智行7月销量出现小幅波动。根据数据,7月鸿蒙智行全系共交付4.41万辆,环比下降约4.44%。其中,问界M9交付1.80万辆,问界M7交付1.66万辆,问界新M5交付6926辆;智界S7交付2555辆。今年1~7月,鸿蒙智行全系累计交付23.823万辆。8月6日,华为与北汽集团合作推出的享界S9正式上市,有望拉动鸿蒙智行8月销量攀升。
作为“车二代”的极氪汽车,7月销量则达1.57万辆,同比增长30%,创历史新高。今年1~7月,极氪累计交付10.35万辆,同比增长89%。由此,极氪33个月交付量突破30万辆的成绩刷新了新势力交付速度的纪录。极狐汽车7月销量8017辆,同比增长329%,连续2个月销量超8000辆。深蓝汽车也表现良好,7月销量1.67万辆,同比增长近27%,今年前7个月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0万辆。
合资车企走上“反卷”之路
根据本田中国的数据,今年7月,本田在中国市场终端汽车销量为5.26万辆,同比下降41%;1~7月累计销量46.85万辆,同比下滑24.45%。按合资公司来看,广汽本田7月销量为3.11万辆,同比下降24%;东风本田为2.15万辆,大幅下滑56%。对此,本田方面表示,除了价格竞争持续之外,中国市场的内需疲软也对其在华销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7月,日产汽车在华销售4.71万辆,同比减少20.8%。其中,东风日产(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销量为4.41万辆;轻型商用车事业板块(郑州日产)销量为3001辆。1~7月,日产汽车中国区累计销量38.64万辆,同比下滑7.6%。
不过,上汽通用7月零售销量4.48万辆,实现环比2%的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7901辆,环比增长27%。别克GL8零售销量达8229辆,环比增长53%。1~7月,上汽通用累计零售销量34.99万辆,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销量为5万辆,同比增长41.6%。可见,上汽通用别克的全系降价策略已奏效。日前,别克品牌再度推出限时购车优惠,涵盖威朗Pro、E5、昂科威Plus、GL8 ES陆尊、微蓝6等热门车型,置换补贴最高可达4.5万元。
7月,上汽大众销量9.9万辆,同比下降23.62%。不过,上汽大众ID.家族继续稳扎稳打,7月交付新车1.13万辆,环比增长6.5%,蝉联合资车企销量冠军。其中,ID.3销量为10296辆,ID.4 X销量为1341辆,ID.6 X销量为336辆。
进入下半年,在宝马、奔驰等品牌的带领下,不少合资车企化身“反内卷战士”,纷纷选择退出“价格战”。其中,有消息称,广汽丰田经销商表示,广汽丰田将在中国市场退出价格战,从7月开始,降价幅度不会进一步扩大。本田也决定从7月起调整终端政策,降低终端优惠力度,或不再进一步降价。虽然“价格战”告一段落,但合资车企的销量仍在继续下滑。对此,李金勇认为,合资品牌在此时选择降量保价是明智之举。“合资品牌一定要认识到,在新能源汽车不断侵蚀燃油车市场这一前提下,它们的份额一定会越来越低。现在缩量保价不仅对于品牌利润、渠道健康有好处,在价格趋于稳定后,消费者也会更敢、更愿意买。”他说。
就8月车市表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认为,随着以旧换新持续跟进落地,及部分品牌车企退出价格战,消费者购车观望情绪放缓,购车意愿会较上月有所提升。李金勇也对下半年车市表现持乐观态度。“下半年价格战将有所放缓,加之国家置换政策的落地,将有效拉动车市。”他说。
文:张奕雯 编辑:黄蓓 版式:赵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