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近日,主流跨国车企陆续发布了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由于市场需求放缓、“价格战”激烈,叠加通货膨胀等因素,大众集团、宝马、梅赛德斯-奔驰、Stellantis、福特、日产等多家车企利润出现下滑。虽然丰田、通用汽车、现代汽车、本田实现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但这少不了汇率等外部因素助推,而且它们普遍都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在中国市场表现不振。在市场情绪走低、大环境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多家跨国车企放缓了电动化转型步伐,增加燃油车、混合动力车型的投放,并通过大幅削减成本等措施来“保利润”,以期拿到通往未来的“船票”。
丰田
净利润:159亿美元 同比增长:25%
丰田汽车方面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归功于其混合动力车在北美销售良好,此外也与成本削减措施、日元贬值等有关。《日本经济新闻》指出,日元贬值对丰田营业利润的提升作用,弥补了认证违规问题造成其日本国内减产的负面效果,日元贬值对营业利润的贡献为3700亿日元。不过,丰田“认证违规”丑闻持续发酵,日前又有新的车型被曝出违规,并被日本国土交通省勒令整改。
从销量来看,4~6月丰田汽车(含日野、大发)全球销量约为263.6万辆,同比下滑4.2%,该公司正受到本土市场认证丑闻和中国市场激烈“价格战”的影响。丰田方面称,认证违规、召回等问题共同导致该季度日本本土销量下滑,但北美、欧洲等市场的销量有所增长。至于在中国市场,今年上半年,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共计销售新车78.46万辆,同比下滑10.8%。
另外,今年1~3月,丰田汽车净利润为9976亿日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522亿日元。记者将1~3月、4~6月这两个季度的数据相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丰田上半年的净利润为23309亿日元(约合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
大众集团
净利润:80亿美元 同比增长:-14%
从动力类型来看,上半年大众集团纯电动汽车销量为31.7万辆,同比下滑1%;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为13.6万辆,同比增长17%。
由于大众集团可能关闭位于布鲁塞尔的奥迪电动汽车工厂,这将导致支出增加,再加上集团销量下滑,大众集团将其全年营业利润率预期下调至6.5%~7%,这与分析师的预期基本一致。大众集团表示,虽然订单已排至今年第四季度,但该集团的财务状况受到多重因素的冲击,包括为持续进行的遣散计划增加准备金以及固定成本的上升。
“公司需要在下半年及以后做出重大的成本削减努力,以实现年度目标。”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阿诺·安特利茨表示。据悉,大众集团正在实施去年12月宣布的100亿欧元成本削减计划,预计今年将削减高达40亿欧元的成本。在关注成本的同时,安特利茨表示,集团2025年至2029年的投资支出将减少至大约1650亿欧元。
梅赛德斯-奔驰
净利润:66.5亿美元 同比增长:-20%
众所周知,中国一直都是梅赛德斯-奔驰最大的单一市场,占据集团超过1/3的销量。为了巩固在这里的市场地位,梅赛德斯-奔驰此前也加入到“价格战”中,部分燃油车打出六折优惠、一些电动车型售价甚至腰斩,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对利润伤害很大,因此才决定停止“降价保量”的市场策略。
今年上半年,梅赛德斯-奔驰营收为726.16亿欧元,同比下滑4%;净利润为60.87亿欧元(约合66.5亿美元),同比下滑20%;乘用车部门调整后的销售回报率为9.6%,同比下滑4.5个百分点。上半年乘用车部门全球销量为96万辆,同比下滑6%;轻型商务车部门全球销量为20.9万辆,同比下滑4%。
梅赛德斯-奔驰方面预计,今年全年乘用车部门调整后的销售回报率将为10%~11%,低于之前10%~12%的预期。该公司指出,随着欧洲和美国市场对混合动力车型的需求增加,而纯电动汽车销量低于预期,预计今年下半年集团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将有所增长。
宝马
净利润:62亿美元 同比增长:-14.6%
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打得火热,包括宝马在内的多个豪华品牌也加入其中,纷纷使出降价“大招”。不过,从财报来看,降价并未给宝马带来预期的市场效果,甚至拖累了宝马上半年的财务表现。为此,7月中旬,宝马中国宣布退出“价格战”,下半年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并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实施“降量保价”的政策。
另外,从动力类型来看,上半年宝马集团共向全球客户交付了26.9万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9.6%。其中,纯电动车交付量大幅增长,达到19.06万辆,同比增长24.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为7.84万辆,同比下滑15.2%。“上半年全球市场充满挑战,但我们仍在电动化领域持续挺进,并且连续10个季度实现财务指标保持在目标范围内。”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
Stellantis集团
净利润:61亿美元 同比增长:-48%
对此,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唐唯实表示,该公司正在采取措施解决其美国业务利润率低下和库存高企的问题,并将“毫不犹豫地削减其庞大产品组合中表现不佳的品牌”。
除了玛莎拉蒂,Stellantis集团并未公布旗下各大品牌的财报数据。玛莎拉蒂上半年调整后营业亏损为8200万欧元,主要原因是其出货量暴跌超50%,至6500辆。考虑到唐唯实的表态,一些分析师猜测,玛莎拉蒂有可能成为Stellantis的出售目标。不过,Stellantis集团随后进行了回应,称无意出售玛莎拉蒂品牌。
Stellantis计划今年推出不少于20款新车型,这其中包括上半年已开始生产的10款车型。另外,零跑国际合资公司的组建已获得所有必要性审批并已于上半年正式成立,零跑国际将于今年三季度末首先在欧洲地区开展零跑汽车的销售,随后将在南美、中东和非洲以及亚太地区进行销售。
通用汽车
净利润:59亿美元 同比增长:19%
通用汽车方面表示,公司在二季度继续保持稳定的价格体系,并进一步聚焦利润率和资本效率,旗下燃油皮卡和SUV车型在北美市场的热销,以及电动汽车产品稳步扩容推动了销量与业绩同步增长。
今年上半年,通用汽车的营收为910亿美元,同比增长7.4%;净利润为5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对于全年财务预期,通用汽车将净利润由101亿~115亿美元调整为100亿~114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由125亿~145亿美元上调至130亿~150亿美元。
虽然业绩不错,但财报发布后,通用汽车股价先涨后跌,反映了市场对其在自动驾驶、电动汽车转型、中国市场表现等方面的担忧。其中,二季度,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延续了一季度的亏损,未能扭亏为盈。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还表示,由于电动汽车需求放缓,该公司将无法达到原定2025年在北美生产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此外,通用汽车前不久宣布,暂停Cruise Origin自动驾驶汽车研发项目。
现代汽车
净利润:55亿美元 同比增长:11.6%
现代汽车方面表示,旗下高端车型在整体销量中的占比有所上升,叠加有利的汇率因素,进一步推动了公司业绩的提升。据悉,二季度韩元兑美元汇率较去年同期下跌了4.3%,提振了现代汽车的海外营收和利润。
从销量来看,二季度现代汽车全球销量约106万辆,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5.9万辆,低于去年同期的7.8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为1万辆,低于去年同期的1.6万辆。可以看出,受欧美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影响,该公司的电动汽车销售不太乐观。相比之下,其油电混合动力车销量为12.2万辆,高于去年同期的9.7万辆。
现代汽车计划通过丰富其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产品线,包括新款Inster和Ioniq系列小型电动汽车,来稳固其市场份额。不过,现代汽车也警告称,由于通货膨胀和高利率继续挤压消费者,价格竞争愈发激烈,该公司的前景尚不明朗。
综合来看,今年上半年,现代汽车净利润达到7.55万亿韩元(约合55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本田
净利润:43亿美元 同比增长:33%
不过,本田并非在所有市场上都顺风顺水,中国市场的“价格战”就让本田“压力山大”。本田首席财务官藤村英司承认,中国汽车市场向电动汽车的转变比预期的要快,而本田目前忙于调整产能。按计划,本田目前在华的149万辆产能预计将降至124万辆左右。其中,本田拟将以汽油车为主的现有产能减少49万辆,而年内开工的两家电动汽车工厂的产能将增加24万辆。
另外,今年1~3月,本田的净利润为2375.7亿日元,同比增长112%。记者将1~3月、4~6月这两个季度的数据相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本田上半年的净利润为6322.3亿日元(约合43亿美元),同比增长33%。
对于整个2024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本田的预期是,营收为20.3万亿日元,同比下滑0.6%;净利润为1万亿日元,同比下滑9.7%。
福特
净利润:32亿美元 同比增长:-14%
从业务单元来看,燃油车及商用车部门依然是福特的“利润奶牛”,得益于福特F-150皮卡以及Transit商用多功能车的畅销,福特该季度营收实现增长;电动汽车部门则依然需要“输血”,福特方面指出,现款电动车型面临行业价格下行压力和批发销量下滑的挑战,尽管该部门较去年同期削减了4亿美元成本,但依然出现了11亿美元的息税前亏损。从全年来看,福特预计其电动汽车部门将亏损50亿~55亿美元。为此,福特已经做了一些调整,例如,公司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奥克维尔工厂将生产传统燃油版Super Duty皮卡,而不是此前计划的探险者和林肯航海家电动版。
今年上半年,福特营收达到906亿美元,同比增长4.8%;净利润为32亿美元,同比下滑14%。
日产
净利润:8.5亿美元 同比增长:-39%
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内田诚表示,该季度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归咎于公司在美国市场表现不佳,并将整个财年的营业利润预期由6000亿日元下调至5000亿日元,净利润预期由3800亿日元下调至3000亿日元,全球销量预期也由370万辆下调至365万辆。
“我们无法像预期那样提高销量,这对于日产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季度。”内田诚表示。从销量来看,二季度日产的全球销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为78.7万辆。区域市场方面,北美销量同比下滑1.7%,至32.3万辆。其中,美国销量同比下滑3.1%,至23.7万辆。为了清库存,日产在美加大了促销力度,但也导致开支飙升,影响了公司的收益。同期,日产在华销量同比增长3.3%,至16.7万辆。与此同时,与其他日系车企一样,日产在中国市场也在调整产能,6月已宣布关闭常州工厂。
另外,今年1~3月,日产的净利润为1013亿日元,而去年同期为1069亿日元。记者将1~3月、4~6月这两个季度的数据相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日产1~6月的净利润为1299亿日元(约合8.5亿美元),同比下滑39%。
点评:作为支柱的北美市场表现不佳,给日产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文:张冬梅 编辑:万莹 版式:赵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