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关税重压下,跨国车企业绩“伤很大”
最新动态
关税重压下,跨国车企业绩“伤很大”
2025-08-201

编前:近日,全球主流跨国车企陆续发布了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再加上美国汽车关税政策的冲击,多家车企的业绩拉响“警报”。丰田汽车、大众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通用汽车等多家主流车企的利润大幅缩水,Stellantis集团和日产甚至出现亏损。如何应对关税、对冲风险,成为摆在这些跨国车企面前的共同课题。

(注:日本车企采用的财报统计周期与欧美企业不同,日本2024财年的完整周期是2024年4月~2025年3月,2025财年的完整周期是2025年4月~2026年3月。为了直观地显示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本文将日本车企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净利润相加,以方便排名,供读者参考。)

丰田

净利润:102亿美元

    同比增长:-35%    


图片

丰田汽车发布的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5财年第一财季(4~6月),公司营收12.2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5%;营业利润11661亿日元,同比下降11%,营业利润率9.5%;归母净利润8413亿日元,同比下降37%。

丰田指出,该季度公司营业利润因关税损失4500亿日元,而全年关税带来的损失预计将达1.4万亿日元。为此,丰田将全年营业利润预期从3.8万亿日元下调至3.2万亿日元,净利润预期也从3.1万亿日元下调至2.66万亿日元。

另外,今年1~3月,丰田净利润为6646亿日元,而上年同期为9976亿日元。记者将1~3月、4~6月这两个季度的数据相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丰田上半年的净利润为15059亿日元(约合102亿美元),同比下滑35%。

尽管面临关税等挑战,但得益于美国、日本、中国等核心市场对其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强劲需求,丰田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达到516万辆(不含日野、大发),同比增长5.5%。其中,上半年丰田在华销量达83.77万辆,同比增长6.8%。

近日,多家日媒报道称,丰田已告知供应商,该公司已将2025年全球产量目标提升至约1000万辆,这一数字较年初时的计划(990万辆)略有增加。同时,丰田还将2026年和2027年的产量预期分别上调至1020万辆和1050万辆。此外,丰田宣布,将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购置土地,新建一座整车制造工厂,旨在将其日本本土年能维持在300万辆规模。

点评:尽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关税的影响,但丰田的利润还是遥遥领先于全球一众车企。

大众集团

净利润:52亿美元

    同比增长:-38%    


图片

大众集团公布的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为1584亿欧元,同比微降0.3%;营业利润暴跌33%,从去年同期的100亿欧元骤降至67亿欧元。税后净利润为44.77亿欧元(约合52亿美元),同比下降38%。

导致利润剧降的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美国关税政策的急剧变化。大众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我们在美国面临的关税大幅上升,比过去高出25%,仅上半年就给集团的业绩带来了13亿欧元的负担。”二是内部重组与裁员计划带来一次性支出。三是电动化转型的结构性挑战,虽然上半年其纯电动汽车销量大增47%,达到46.5万辆,但盈利能力较弱。

当前,大众集团在主要市场均面临不小的压力。在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在侵蚀依赖进口的奥迪和保时捷品牌的营收及利润。在欧洲,市场需求疲软且生产成本高昂,同样对大众集团造成压力。在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本土品牌,大众集团的市场份额也在流失。为此,大众集团下调了全年业绩展望。

不过,大众集团明确强调,将通过软件、电池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合作,强化亚洲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阿诺·安特利茨表示,集团已在中国市场看到“温和回暖迹象”,并对集团在华推进本地化平台和技术合作“非常有信心”。

点评:对于大众集团来说,关键问题是如何在转型中保持盈利水平。

现代汽车

净利润:48亿美元

    同比增长:-12%    


图片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现代汽车全球销量达到106.6万辆,同比增长1.3%,其中油电混合动力车16.9万辆,纯电动汽车7.9万辆,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销量的增长,推动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7.3%,达到48.29万亿韩元,创下历史最高季度营收纪录。

虽然销量与营收呈现上涨趋势,但受多重因素影响,现代汽车盈利能力面临挑战。二季度营业利润为3.6万亿韩元,同比下降15.8%,营业利润率7.5%;净利润也同比下跌22%至3.25万亿韩元。

综合来看,上半年现代汽车净利润为6.632万亿韩元(约合48亿美元),同比下降12%。

关税是拖累其业绩的一大关键因素。美国针对进口车的关税政策调整,直接影响到现代汽车在北美的盈利能力。毕竟,现阶段其部分车型仍需从韩国进口,在关税新政下承担了更高的综合成本。现代汽车表示,美国关税在第二季度使其损失了8280亿韩元,且预计在第三季度影响将更大。另外,为了维持竞争力,现代汽车在美国市场加大了优惠力度,这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长期来看,现代汽车已经宣布未来几年将大幅增加美国本土生产比例,减少对韩国工厂的依赖,从而应对关税风险。

点评:现代汽车营收与利润严重背离的业绩,一定程度上将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汽车行业的冲击暴露无遗。

宝马

净利润:47亿美元

    同比增长:-29%    


图片

今年上半年,宝马集团业绩同样转向下滑,但跌幅相较德国同行稍微小一些。数据显示,上半年其营收同比下降8%至676.85亿欧元;净利润为40.15亿欧元(约合47亿美元),同比下跌29%。

销量方面,宝马上半年全球销量约121万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合计销量31.9万辆,同比增长18.5%,成为一大亮点。

从区域市场来看,不同地区差异显著。作为宝马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市场业务下滑明显。上半年,宝马在华销量约为31.8万辆,同比下降15.5%,是全球各市场中降幅最大的,高端车型消费疲软导致宝马竞争力持续下滑。欧洲市场仍是宝马的基本盘,上半年销量接近50万辆,同比增长8%。另外,其北美销量同比增长3.4%。

对于2025全年,宝马维持财务预期不变。另外,该公司称,其在美国广泛的制造布局使其相较于竞争对手更具优势,但关税仍对宝马的业绩产生了影响,特朗普对钢铁和铝加征的单独关税也对整个汽车行业造成了更广泛的冲击。

前不久,欧盟与美国达成协议,美国将对从欧盟进口的汽车征收15%的新关税,低于此前的27.5%,但仍对欧洲车企以出口为导向的业务带来打击。另外,欧盟对中国产纯电动车加征关税也给部分欧洲车企带来挑战,例如宝马,该公司通过合资企业在华生产电动MINI车型。

点评:如何调整策略稳住中国市场,将成为宝马下半年的重要课题。

通用汽车

净利润:46.8亿美元

    同比增长:-21%    


图片

美国本土车企同样也面临着极大的关税压力。今年上半年,通用汽车营收同比微增,但净利润同比下跌21%,至46.8亿美元。

尤其是第二季度,净利润为18.95亿美元,同比下降35.4%。其中,北美地区调整后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0.9%降至6.1%。通用汽车首席财务官保罗·雅各布森透露,若无关税影响,利润率本可接近9%。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业务重组为通用汽车带来了财务业绩改善。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通用汽车连续3个季度在中国市场实现盈利,这得益于电动化产品阵容的不断扩充,以及畅销主力车型的出色表现。尤其是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国,通用汽车及其在华合资企业销量超过44.7万辆,同比增长20%,其中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0%,五菱宏光MINIEV稳居通用汽车在华电动化产品销量之首。

通用汽车预计关税影响将在第三季度加剧,并维持此前的预估,即贸易“逆风”可能使公司利润损失40亿至50亿美元。不过,通用汽车表示,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至少减轻30%的关税影响。事实上,为应对挑战,通用汽车于今年6月宣布,计划投资40亿美元,在美国增加燃油车的生产。

点评:通用汽车寄望提升美国本土产量以应对关税冲击。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

净利润:31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图片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盈利同样被关税摊薄,尤其是在第二季度,其营收同比下降9.8%,至331.53亿欧元;净利润9.57亿欧元,同比骤降68.7%,成为近4年来单季度最差成绩。受此影响,集团上半年业绩也出现大幅下滑。其中,营收同比下滑8.6%,至663.77亿欧元;净利润同比下跌56%,至26.88亿欧元(约合31亿美元)。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认为,导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汽车交付量下降、定价疲软、汇率负面影响、合资企业的贡献减少等。该公司还表示,由于关税打击汽车销售,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将大幅低于去年。

销量方面,今年上半年,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全球销量为107.63万辆,同比下滑8%。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8.73万辆,同比下滑14%。

从业务部门来看,乘用车部门贡献了销量大头,为9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为29.32万辆,同比下滑14%,成为其全球跌幅最高的市场。尤其是在第二季度,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9%,至14.04万辆。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在财报中指出,销量和利润的下滑除了受到关税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部分车型进入新旧交替阶段,影响了批发交付数量。

点评:以奔驰为代表的德系豪华车品牌在中国面临来自本土新势力品牌的冲击。

本田

净利润:15亿美元

    同比增长:-64%    


图片

本田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受日元走强及美国关税政策影响,2025年4~6月,本田的营收为5.34万亿日元,同比微降1.2%;营业利润2442亿日元,同比大跌49.6%;净利润同比大跌50.2%,至1966.7亿日元。

本田方面称,美国对日本进口车征收的27.5%高额关税,导致该公司当季营业利润减少约1250亿日元。不过,本田表示,关税对其整个2025财年(2025年4月~2026年3月)营业利润的影响预计小于5月的预估。本田首席财务官藤村荣二称,预计公司全年受关税影响的损失为4500亿日元,低于此前预估的6500亿日元。为此,本田将全年营业利润预期从5000亿日元上调至7000亿日元,而汽车销量预期保持不变,仍为362万辆。

业务方面,本田的摩托车业务表现强劲,主要得益于在巴西市场的增长;但其汽车业务在亚洲市场全面下滑,在中国市场的降幅尤为明显。今年上半年,本田在华销量31.5万辆,同比下降24%。

另外,今年1~3月,本田的净利润为305.7亿日元。记者将1~3月、4~6月这两个季度的数据相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本田上半年的净利润为2272.4亿日元(约合1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6322.3亿日元下降64%。

点评:尽管美国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仍在持续,本田更新后的利润预期释放出谨慎乐观的信号。

福特

净利润:4亿美元

    同比增长:-87.5%    


图片

近日,福特汽车公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营收达90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906亿美元基本持平;净利润仅为4亿美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2亿美元。尤其是第二季度,福特净亏损3600万美元,主要原因是召回成本及关税带来8亿美元负面影响。

福特方面此前曾警告称,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今年该公司利润将出现大幅下跌。福特预计,全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将同比下降36%。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全年将因关税损失20亿美元,比该公司此前的预期高出约5亿美元。

为此,福特正在进行一系列调整。今年7月底,福特宣布,任命艾丽西娅·波勒·戴维斯为福特Pro部门,也就是商用车部门总裁,该任命自10月1日起生效。她此前曾负责通用汽车全球制造业务,后担任亚马逊全球执行副总裁,在汽车圈及科技圈拥有丰富经验。

另外,福特日前宣布,计划2027年开始推出一系列经济实惠的电动车型。率先推出的将是一款电动皮卡,预计起售价为3万美元,配装福特在美国密歇根州一家全新电池工厂生产的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这款电动皮卡将在美国肯塔基州一家工厂生产,为此福特将投资20亿美元扩建该工厂。

点评:通过高管调整及押注低价电动汽车推进转型,福特在压力中寻求破局之道。

Stellantis集团

净利润:-26亿美元

    同比增长:-140%    


图片

今年上半年,Stellantis集团交出了一份极其惨淡的“成绩单”,净亏损高达22.56亿欧元(约合26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净利润56.47亿欧元,由盈转亏。主要原因是资产减记和关税影响等因素。

上半年,Stellantis计提了33亿欧元的税前净支出,主要涉及燃料电池项目终止、投资平台减值、排放罚款等。Stellantis还指出,关税政策已对其造成3亿欧元的直接冲击,而全年因关税造成的总损失预计将在10亿至15亿欧元之间。

营收方面,上半年Stellantis净营收743亿欧元,同比下降13%,南美地区的增长没能抵消北美和欧洲地区的下滑。销量方面,上半年Stellantis全球销量269万辆,同比下滑8%。

面对多重挑战,在新任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菲洛萨领导下,Stellantis计划下半年逐步修复公司业绩,预计利润率有望回升至“低个位数”区间。另外,针对外界关于出售玛莎拉蒂的传闻,菲洛萨予以明确否认。

Stellantis正在采取一系列降本措施,包括终止氢燃料电池技术开发项目,并削减部分产品线。Stellantis欧洲区首席运营官安巴托表示,将通过加大电动及混动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攻势来满足客户的期望。

点评:下半年,Stellantis集团的重组措施会看到效果吗?

日产

净利润:-53.6亿美元

    同比增长:-710%    


图片

与其他企业相比,日产的亏损在意料之中。继2024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净亏损6709亿日元后,今年4~6月,日产再次出现净亏损1158亿日元,而去年同期为净利润286亿日元。日产方面称,汇率波动和美国关税政策的双重冲击导致业绩出现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日产的亏损,拖累了联盟伙伴雷诺。今年上半年,雷诺净亏损111.43亿欧元,其中仅因日产股权投资减值就损失93亿欧元。

目前,在4月1日新上任的社长伊万·埃斯皮诺萨领导下,日产正在执行一项三年复兴计划,核心是降本,希望通过内部改革完成自救,具体措施包括裁员2万人、关闭7家工厂,以及推动研发和供应链革新等。

生产方面,近年来,由于日产在美国和中国等主要市场销量下滑,加上债务压力、产品线老化等问题,日产计划削减产能、整合生产基地。其中,日产已经敲定,将在2027财年结束前停止其日本追滨工厂的汽车生产,并将相关业务整合至福冈县的九州工厂。

另外,今年1~3月,日产净亏损6760亿日元,而上年同期为净利润1013亿日元。记者将1~3月、4~6月这两个季度的数据相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日产1~6月净亏损7918亿日元(约合53.6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净利润1299亿日元。

点评:日产的自救计划能否奏效,还需要观察。

文:张冬梅 编辑:万莹 版式:李沛洋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