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背景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融合,低空飞行器(无人机、eVTOL等)、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三者均依托人工智能、5G通信、传感器等共性技术,在应用场景、产业链、创新生态上存在高度协同空间。为促进跨领域技术融合与产业协同,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汽车工作委员会联合行业相关机构组织举办2025首届“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协同创新发展大会,旨在搭建政产学研用金服用一体化平台,推动“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三大领域协同创新与生态共建,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大会信息
1.会议名称
2.会议主题
智联空天地 · 共筑新生态
3.会议目的
(1)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广泛应用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先进技术加快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的生产制造转型,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
(2)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引领,积极探索基于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的共性技术突破、共性供应链构建、跨界场景融合应用、共性产业集群建设、共性投资模式创新、共性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机制构建等。
(3)通过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聚焦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技术融合与产业协同,聚集核心资源,凝聚行业共识,加强队伍建设,推动低空、汽车、机器人三大领域的生产力、创造力、创新力的持续发展。
4.时间地点
时间:2025年8月16日14:00-17:30
地点:北京
规模:定向邀请100人
三、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汽车工作委员会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新质生产力机器人分会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全国汽车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联合体
2.联合主办:
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
3.协办单位:
相关行业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龙头企业等
四、大会内容
1.会议内容
(1)领导致辞。邀请有关部委、国际组织、国内外创新机构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专家报告。围绕全球科技变革形势和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政策赋能、创新赋能、产业赋能、人才赋能、资金赋能、市场赋能、智库赋能等角度进行主题分享。
(3)政策解读。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围绕“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的新质生产力释放新动能的相关政策措施、经验、启示。
(4)案例分享。围绕“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的共性供应链构建、跨界场景融合应用、共性投资模式创新、共性政产学研金服用机制等典型案例分享。
(5)产业展望。围绕汽车行业的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现状与趋势。
(6)交流合作。根据“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互相协作和支撑的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促成多方交流合作。
2.会议议程
(1)开幕式
开幕致辞
领导讲话
(2)主旨报告
主题1:《中国“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高质量发展政策解读及关键要素研究》
主题2:《基于“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的人工智能、5G/6G、高精度地图等共性技术支撑与突破》
主题3:《基于“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的芯片、传感器、动力系统等共性供应链协同体系构建》
主题4:《基于“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的跨界场景融合应用》
主题5:《基于“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机制构建以及产业集群与投资模式》
(3)专题研讨
主题6:《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与关键技术应用》
主题7:《中国低空飞行器发展与关键技术应用》
主题8:《中国人形机器人发展与关键技术应用》
主题9:《企业最佳实践与应用案例分享》
主题10:《企业最佳实践与应用案例分享》
(4)课题发布:
课题1:《中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课题2:《低空飞行器指数及测试评价研究》
课题3:《智能网联汽车指数及测试评价研究》
课题4:《人形机器人指数及测试评价研究》
课题5:《低空飞行器-智能汽车-机器人协同创新发展路线图》
(5)专项启动:
《“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新质生产力联合“项目库、专家库、企业库、基金库、创新载体库”建设》启动
《“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协同创新发展白皮书》启动
(6)大会倡议:
《中国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协同创新发展十大倡议》
3. 技术成果展(展览展示)
(1)低空飞行器(无人机、eVTOL模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样车)、人形机器人(服务/工业机器人)实物展示;
(2)核心零部件(如激光雷达、电机、AI芯片)与技术解决方案。
4.场景体验区(互动体验)
(1)模拟低空物流与自动驾驶配送协同作业;
(2)人形机器人在车路协同环境中的服务演示;
(3)互动体验(如VR飞行模拟、机器人编程体验)。
五、参会对象
1. 政府机构:科技、工信、交通、民航等部门代表。
2. 企业代表: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骨干企业及上下游企业。
3. 科研机构:高校、研究院所专家学者。
4. 投资机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代表。
5. 媒体代表:行业媒体、主流媒体。
六、会务联系
曹老师:137 1895 2053
丁老师:186 2100 7891
李 雪:130 5818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