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秋凤空间 | 英伟达寻求重任中企的可靠供应商
最新动态
秋凤空间 | 英伟达寻求重任中企的可靠供应商
2025-07-245

作者 | 王秋凤




英伟达CEO黄仁勋看来很清楚谁是自己最大潜在甲方,今年3次来中国。这次他应中国贸促会邀请,参加16日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会后他接受媒体长时间采访,此前还有一张与雷军的“非官方”户外合影。虽然16日他说还没来得及拜访客户(至少他去了小米),但抓客户关系应该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


英伟达的中国生意


2024财年(截止2025年1月底),英伟达在中国市场销售170亿美元,占其营收13%。。黄仁勋也有数,这是英伟达旗下产品被设置了广泛对华禁运、限供下取得的成绩,根本不反映中国市场的真实需求。如果没有这些措施,中国轻松占到英伟达全球营收的50%以上。



老黄这次来,和前两次没有太大区别,他一系列言行都指向同一个目的,就是敦睦大客户。


不考虑小得多的桌面PC市场,英伟达在中国的业务就两大块:算力卡(包含CUDA生态)、车载Soc。


拜民主党政府“小院高墙”政策所赐,英伟达这两个业务方向,都受到中企越来越大的挑战。需要澄清的是,这一挑战来自于供应链安全前提下的客户需求,而非技术本身。单论技术,无论算力卡,还是车载Soc,英伟达全球制霸地位仍然没有被打破,优势当然缩小了一点。原因很简单,高制程硅基芯片正在逼近物理极限,这一客观规律有利于追赶者。



H20重返中国


算力卡这一块,老黄这次带来的礼物,是争取到美国政府授权H20解禁,恢复对中国销售。


虽然H20的算力为44TFLOPS,低于H100 的67TFLOPS,也不能简单将H20理解为后者的阉割版。H20的确削弱了算力,但加大了内存和带宽,比H100标准版还强。低算力、高显存的意思,是卖给中国人做推理(运行训练后的大模型),而非训练。对于训练,算力是决定性瓶颈。


黄仁勋这半年,趁着美国政府更迭的机会,成功游说了卢特尼克(美商务部长),甚至白宫。此前美国禁了H20,英伟达计提了45亿美元的损失,这批不再生产的中国特供卡完全砸手里。现在老黄为了摆脱甩货嫌疑,专门画了RTX Pro的饼(RTX5090显卡的魔改版)。而上一轮采购已经填满了不少企业的“算力池”。据未经证实的信息,去年Q1,字节、阿里和腾讯等公司就下单了至少160亿美元的H20算力卡(每张大概11万元人民币)。


黄仁勋在16日的访谈中,亲口证实英伟达目前的供应链周期长达9个月。即从采购下单到算力卡交付横跨3个季度。这样一来,这些中国公司拿到货要等到去年底到今年初。很有默契的是,今年4月9日,美国对华禁运H20。


老黄这半年来疯狂游说白宫和商务部(商务部旗下BIS属于执行机构),为解禁清库赢得了机会。英伟达极力想证明,尽管存在政策上的不确定性,英伟达仍然致力于对华保供。


在H20禁售期间,大家都去扑华为海思的昇腾910B(910C尚未销售),还有摩尔线程、地平线、寒武纪等公司的产品。国内确实有训练算力的焦虑。


与华为不同,其他中国算力卡创业公司大都在努力开发兼容CUDA的环境和工具链。还得是老黄,昨天表态称“你开发兼容X86架构,英特尔可能不开心;你开发的系统兼容CUDA,我完全不介意”。


黄仁勋对中国客户示好之疯狂,远远超过了“敦睦”的范畴。这也是他的一贯风格。要知道当初英伟达创始三人组里面,黄是负责销售的。其维护客户的能力相当强。



智驾Soc的三条供应路线


英伟达在算力卡业务上持续称霸的最大的对手,其实是美国政府。相比算力卡,车载Soc,英伟达的优势又小了一圈。这也是他16日访谈中提到小鹏、蔚来、小米等企业的原因。这些企业都在自研车载Soc,虽然上车的一个都没有,但是英伟达下一代的Thor也在放鸽子。延期了一年多,量产的是700Tops的 Thor X。相当于你想买煎饼果子排队很久,好不容易轮到了,告诉你鸡蛋没了,爱要不要。


放在2022、2023年,在智驾核心上,Orin系列是当之无愧的王,没得选。现在可不是这样,几家新势力都在设计并流片Soc,这需要一个周期。既然量小,对台积电而言,感觉代工排产速度,不会超过H20这样量大且高价值的业务。


问题是,一款车从提需求到出成品车,现在都压到2年左右。作为全车算力核心,供货完全没谱,就算先拿到样品,软件预开发完成,主机厂也不敢用啊。到时候来不了货咋办,必须有B计划。主力大伤说啥时重返赛场,都不靠谱,教练必须做好整个赛季他都回不来的准备。这时候,找个能打的替补是必须的。“饮水机管理员”在这时候也是有机会的。此前很多车企都搞了Thor和地平线征程系列高低搭配的方案。Thor出不来,让征程6P上高端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了,还有“投华”一条路。这段时间,所有搭载Huawei Inside的产品,卖的都不错。已经形成了一个抱团的技术联盟。2021年徐直军设想的内容,当时广受嘲讽,现在成了现实。


有人说,英伟达的车载Soc,在国内最大、最忠实的客户,就剩下小米了。也不尽然,大家还都保留着Thor上车的位置,只不过等太久容易生变,一旦客户转舵,英伟达再回来可就得从替补打起了。就算小米,也有玄戒这个方案。


英伟达的对手不仅有中国企业,还有高通。高通传统上做的是智舱芯片,但Thor不给力之后,8295的下一代产品SA8797P,开始玩舱驾一体。就像国内的算力供应商高喊“训推一体”一样。8797算力也是600Tops以上,内存带宽也有270+Gb/s。不比Thor差多少,还有各种级别产品可供选择。已经有主机厂开始采用“双8797架构”了。



结 语


既然AI已经成为主导汽车的产品力、而AI三要素(算力、算法和数据)当中,算力成为短板,中国公司肯定会立足本土建立系统的。本轮访问中黄仁勋多次称赞中国AI的成长,并表示支持中国AI算力搭建,证明英伟达有意愿有能力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供应商。对车企而言,愿意看到供应稳定,也愿意看到不设限的供应。无论算力卡还是车载Soc,双方合作空间还很大。




 E N D   -

作者简介:

王秋凤,先后就职于《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等主流平面媒体,搜狐汽车新闻中心、腾讯汽车等主流互联网平台,前北汽极狐汽车总裁,现任汽车之家高级副总裁,中国汽车记协常务理事。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