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一锤定音:汽车圈谣言和假新闻乱象可以休矣
最新动态
一锤定音:汽车圈谣言和假新闻乱象可以休矣
2025-06-23
4
最近一段时间,汽车圈作为备受瞩目的热门领域,陷入假新闻和谣言泛滥的困境,且发展态势愈发严重,亟待一场“大扫除”,还行业一片净土。
零跑汽车朱江明“被去世”
5月19日,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去世”的传言在网上疯传。朱江明很意外收到很多朋友的问候,应该是看到了传言,可见谣言流传甚广。被逼无奈,5月20日朱江明发布辟谣视频验明正身。他在视频中无奈地表示:“作为创业者,以前要努力的证明零跑活着,现在零跑好了,我还要证明自己还活着”。朱江明说,看到这个谣言的时候,我挺无奈,还得要证明自己还活着。这也让我体会到,造谣很容易,辟谣却很难。在这里给大家报个平安,同时也真心希望网络舆论能够更加的健康、清朗,让我们能在公平有序的环境里,安心做事,踏实做事。
重庆长安朱华荣“被升官”
6月初,重庆长安汽车母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收到国务院国资委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对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分立后的兵器装备集团股权注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根据这一通知,东风汽车集团与兵器装备集团汽车业务不再重组,而是将兵器装备集团的汽车业务独立出来,组成一家由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直属企业。兵器装备集团不再存在,其军工业务并入兵器工业集团。
重庆长安汽车将这一消息披露出来,各家媒体疯狂转载,各种解读莫衷一是。有媒体说重庆长安汽车直升国资委直属央企,由一家局级汽车升格为部级企业。北京某报纸的客户端做了一个短视频,题为:厉害了“老朱”,长安晋升部级央企,朱华荣或官升一级。我把这个短视频用微信转给了朱华荣,评论道:瞎解读。朱华荣回应说,的确是瞎解读。
这些不实新闻和解读,搞的朱华荣很尴尬。由兵装汽车业务分立出来的央企,叫什么名称、总部在哪里都是未知数。一些媒体和自媒体捕风捉影,的确是在瞎解读。
过了没几天,又一桩假新闻扯上了长安汽车。 关于江铃福特要并入长安福特的假新闻满天飞。6月18日,江铃福特和长安福特的合资外方福特中国回应称“不对毫无根据的谣言和猜测发表评论”。6月19日,江铃福特的中方股东江铃汽车发布声明,明确否认近期网络流传的“江铃福特并入长安福特”传闻,强调公司目前无任何资产重组整合计划。
广汽埃安公司“被暴雷”
最新的假新闻炒作瞄上了广汽埃安,说什么公司暴雷了,成了“车圈恒大”。
对于这些恶意谣言,广汽埃安6月16日发布澄清声明。声明指出,近期,网络上有部分自媒体发布关于广汽埃安员工持股相关的不实信息,进行恶意诋毁和传播,严重误导公众,损害广汽埃安的品牌形象。广汽埃安严正声明:此类言论毫无事实依据,纯属恶意谣言。
声明表示,作为广汽旗下核心自主品牌,广汽埃安的发展得到了广汽集团全力支持,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广汽埃安将始终以客户至上为原则,持续向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及服务。此外,有关广汽埃安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目前亦依法依规处于正常推进中。
声明强调,为维护企业良性健康发展和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希望社会各界客观理性看待,切勿轻信不实信息。对于恶意造谣、传播不实信息者,广汽埃安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6月20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就外界关注的广汽埃安员工持股、番禺行动改革一体化运营、供应商60天账期、自主品牌发展、国际化、华望汽车等热点问题进行全面回应。
冯兴亚指出,广汽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财务结构最好的企业之一,2024年的资产负债率只有47.6%。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稳健发展,即便是广汽埃安,寻求资本运作也是为了释放组织活力,而不是、也不需要依赖资本市场来解决发展的资金问题。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广汽集团,还是广汽埃安,都跟“车圈恒大”“暴雷”毫无关系。
车圈假新闻和谣言为害甚烈
汽车行业的假新闻和谣言,在互联网时代被无限放大,对涉及车企和品牌的危害远远超过表面的舆情。其破坏力贯穿短期市场表现、中长期品牌资产损害及产业链生态影响。某位车界大佬指出:“在短视频时代,毁灭一个汽车品牌只需要7天谣言发酵,但重建信任需要7年。”
谣言和假新闻导致汽车销量蒸发与资本市场震荡、导致车企污名化和信任体系崩坏、运营秩序遭到破坏,供应链危机,人才流失。一些车企豢养水军,用假新闻和谣言攻击竞争对手,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破坏车圈生态。某车企的内部文件显示,将“竞品缺陷谣言投放”列为营销费用科目,黑稿投放成本仅需真实技术研发投入的千分之三。
为了应对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许多车企都设立了监测中心和举报中心,付出了很大成本。某车企的舆论监测中心年投入超过2000万元。比亚迪组建了50人的团队,实时扫描8000+个信源。
车企的维权成本也非常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车企诉自媒体谣言案平均耗时11.8个,单案成本超80万元,但赔偿额中位数仅5万元。
要彻底根治汽车圈横行的谣言和假新闻,需要政府部门、媒体从业者和车企共同努力,综合整治。
监管部门应重拳出击,完善法规细则,加大对制造、传播假新闻主体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网络平台也不能置身事外,要担起审核责任,用技术手段识别可疑信息,对常发假新闻账号限流、封号,阻断传播路径。同时,建立便捷举报机制,鼓励用户监督,让违规者无处遁形。
媒体从业者要加强自身新闻素养,遇到情况要多方求证,核对事实后再发声。不能为了博眼球、冲流量而胡说八道。
车企自身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遇到谣言和假新闻要迅速回应,以事实、权威报告、客观数据及时澄清,安抚公众情绪。消费者也应提升素养,不轻信、不盲从,对夸张带有煽动性的标题保持警惕,遇到可疑消息多查证、多思考,从源头让谣言和假新闻失去市场。(完)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