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交广调查 | 高德打车免密支付被指“擅自扣费”用户资金安全受挑战
最新动态
交广调查 | 高德打车免密支付被指“擅自扣费”用户资金安全受挑战
2025-02-218


近年来,“免密支付”因其便捷性而广泛应用于各类购物和交易场景。然而,有消费者在开通“免密支付”后,明明没有消费,却被平台偷偷扣了钱,这是怎么回事呢?  

 

高德打车

涉嫌私自乱扣费?

 


广东高德用户李先生向中国交通广播记者反映,2025年1月8日,他的支付宝里莫名其妙多出了一条打车扣款记录,但他当天并未打车,为什么高德打车会扣钱呢?

随即,李先生拨打了相关平台的客服电话。客服回应称,该扣款是由其他手机号进行打车操作而产生。然而,让李先生疑惑的是,他的高德打车账号,只绑定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并没有绑定其他人的手机号。

“我既没有给被人用高德账号,手机也从未出借给其他人,更没有授权给其他人,且手机号已经使用5年,别人的手机号怎么会绑定我的高德呢?别人的陌生号码都能扣到我这里来,真是天大的笑话。”李先生说。

图片
(李先生提供高德扣款记录以及与高德客服申诉的聊天截图)

无独有偶,开封的刘先生也遭遇了相同的情况。刘先生向记者表示,之前在高德地图绑定了支付宝,并开通了“免密支付”。后来他发现在高德打车上,莫名其妙的出现了几个半夜的打车订单,并产生了扣费。但刘先生说,他当时并没有打车。

上述两名用户在与高德沟通后,已收到退款。但他们对高德打车的用户账号安全产生了疑虑。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对高德已经失去了信任,已关闭了“免密支付”功能。

事实上,高德乱扣费的情况屡见不鲜,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和投诉平台上,投诉类似问题的用户有很多。例如:2024年4月,有用户在黑猫投诉反映称,“本人没在高德地图打车,却发现高德打车在2024年4月2日,通过我的支付宝免密支付扣除两笔钱,共计258.46元,其中还通过亲情付扣除我家人的钱。联系高德客服之后,上传了扣款记录,高德审核后却不予退款。”

图片
(黑猫投诉平台高德打车“乱扣费”的用户投诉截图)

此外,高德乱扣费的问题,也早已有媒体报道过。例如:2024年4月,据福建新闻广播报道称,有用户在4天内连续被“高德打车”扣款9笔,打车费达到2053.26元,在这期间他一次也没用过“高德打车”。彼时高德回复称:“经核实,用户曾使用旧号码开通免密支付,用户在停用旧号码时没有解除免密支付的绑定。”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交通广播记者联系了高德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并将相关问题发送至其指定的邮箱,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高德的任何回复。

用户屡遭乱扣费

高德打车涉嫌违法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金路循律师对记者分析称,从法律层面来讲,这一行为确实存在违法违规的嫌疑。可能涉及服务合同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安全保障以及支付授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首先,用户与高德平台之间通过下载使用软件、绑定支付方式等一系列行为,形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服务合同关系。高德平台未经用户允许随意扣费,明显违反了合同约定中关于费用支付的条款,构成违约行为,侵犯了用户的合同权益。此外,若因平台技术漏洞或管理疏忽导致他人冒用用户账户扣款,可能构成对用户财产权的侵害,平台需承担侵权责任。

其次,平台若未明确告知用户绑定其他手机号的扣款风险,或未设置充分的验证机制,可能侵害用户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在高德乱扣费事件中,用户在未实际享受打车服务的情况下,被高德私自进行扣费,用户对此根本不知情。这种行为侵犯了用户的公平交易权、知情权以及自主选择权。

“从平台的安全保障义务层面来看,依据《网络安全法》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平台负有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及交易安全的法定义务。若平台在技术层面允许通过其他手机号直接调用用户支付宝代扣权限,却未对手机号与账户的实际归属关系进行有效验证,那么这无疑暴露出平台存在严重的技术缺陷,应被认定为未尽到法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平台需对由此产生的风险及损害后果承担主要责任。”金路循表示。

“免密支付”猫腻多

律师建议:平台应优化技术

保障用户账号安全





“免密支付”作为一种便捷的支付方式,虽然能为消费者提供方便,但也增加了资金安全的隐患。在推广“免密支付”时,平台和商家通常会通过小字提示、默认地勾选或强制绑定等手段,使得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启用了该功能。

高德在“免密支付”开通流程上也遭到了很多用户吐槽,例如,2024年11月3日,有用户在网上发文投诉称,2024年11月2号,他在高德平台打车时,高德竟然要求用户强行绑定支付宝。如果用户不去绑定,就不能打车,如果绑定之后,再去解除支付宝的绑定,竟发现无法解除。

图片
(黑猫投诉平台上用户投诉高德打车“强制绑定其他应用”截图)

金路循律师认为,用户开通“免密支付”时,平台负有明确告知授权范围的法定义务,诸如对绑定设备、手机号的限制等内容都应明确地传达给用户。倘若在后续交易中,“免密支付”被用于非用户本人操作,而平台又未能充分运用地理位置、设备识别等技术手段拦截此类异常交易,这种情况极有可能被认定为授权范围扩大化,超出了用户在开通“免密支付”时的合理预期。平台的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也可能导致其在法律责任的承担上处于不利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高德在一些投诉平台的投诉量,一直居高不下。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2月6日,高德打车在黑猫投诉上的投诉量,已达12172条。涉及春节期间私自涨价、异常扣费、客服响应迟缓、判责不公、虚假宣传等多种问题。

图片
(黑猫投诉上高德打车投诉量截图)

网络安全专业人士建议:为安全起见

个人使用“免密支付”要谨慎




北京某网安公司网络安全专业人士韩云告诉记者,乘客所反映的高德打车通过私自生成订单或者使用没有绑定高德打车账号的手机号就能下单消费等问题,可能暴露出高德打车存在一定安全管理漏洞。

韩云认为,一些应用软件在用户开通“免密支付”后,出现了未经用户授权就“扣费”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户无意中自己开通了某种增值业务,导致的连续扣费。当用户发现时,可能误认为是软件在恶意扣费。第二,有的应用软件,因为用户下载的版本过低,可能出现系统漏洞,导致了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扣费。第三,网络订单因为网络卡顿等原因,导致“扣费通知”发送不及时,当用户收到通知后,可能产生了平台“乱扣费”的误解。第四,软件本身存在的安全管理漏洞。由此,韩云建议用户非必要不要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即使开通也要多注意“扣费通知”,保障个人资金安全。

来源于中国交通广播:李洪力、杨凯、谢华昱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